一个孩子不慎落水,全家施救7人溺亡,这应该是这个清明节最残酷最悲惨的新闻了。在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,人们不难发现,这起悲剧不仅仅是“意外天灾”,还有“人祸”的影子—不懂救援、不会救援而盲目施救,加重和扩大了不该发生的悲剧。如何弥补基本急救知识、避免悲剧重演,是一个社会课题。
不管是亲人之间,还是社会个体之间,类似“救人者溺亡”事件不是个案。以前,每每发生这种悲剧,我们习惯于赞美和歌颂救人者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,而忽视了救人者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和代价。紧急救援不仅是一个道德和法律问题,更是一个知识和技巧问题,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知保护的人,何以拯救他人?“全家施救7人溺亡”就是社会急救常识匮乏的一个现实注脚。
事实上,鼓励见义勇为和倡导理性施救并不矛盾。救人者不应是悲壮的、惨烈的,而应是智慧的、快乐的。如果救人者多数以悲剧收场,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悲剧。社会需要的是理性的、科学的施救,而不是盲目的、不分条件的施救。现在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“没人救”,而是不会救、不敢救。
当前,各种突发事件频出,特别是老人摔倒、儿童溺水等问题突出。在专业救援力量不足的情况下,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参与到救援之中。在危险发生的一刹那,距离最近的人就是最佳的救生员,但前提是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巧,避免“次生悲剧”发生。可以设想,如果溺亡的7人中,哪怕有一个懂得救援常识,结果可能不会如此糟糕。
目前看,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实施全民救助常识培训计划,逐渐普及基本救助知识和技巧,提升全民的救助能力。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、扶持力度,发动社区、村委会等自治组织的力量,有针对性地对全民进行救援知识培训。更重要的是,救助常识培训应纳入义务教育,从娃娃抓起,让广大家长参与进来。在孩子的安全教育和救援培训上,学校存在太多历史“欠账”。